第260章 王尚礼的烦恼(3/3)
如列传》,卓文君的父亲名为卓王孙,为临邛冶铁巨富。在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私奔后,因其生活困窘,卓王孙分给了他们僮仆百人、百万钱以及嫁妆财物。其次,记载称卓氏财富可媲 ** 君,显然是夸张手法,即便如此,其富裕程度最多也只能与春秋时期的小国国君相当,绝非与皇帝相比。毕竟,便是皇帝,卓氏也远不及,更不用说吴巨的岳父吕不韦了——史载吕府仆役上万,但这同样是夸张,吴巨曾亲自调查此事并澄清,仅是史书常用的艺术加工手段。
无论如何,临邛凭借这两大家族的财富延续数代,从秦始皇到汉文帝、景帝时期始终富甲一方,可见临邛铁矿规模之宏大。
再者,如今距秦初不过二十余年,若无科技进步,两者的生产力水平应相差无几。
由此推断,临邛铁矿前景可期!
王尚礼听吴巨如此笃定,虽仍有疑虑,但想到他一贯可靠,便对找到铁矿充满信心。
“能不能说得再详细些?”王尚礼问道。
吴巨摇头:“具 ** 置说不上来,只知大致在山里。”
他对铁矿的了解全来自古籍记载,无法确定具体地点。
他随意编了个借口:“这是以前一位喜好游历的朋友告诉我的,他远行多年,现下身在何处我也不知。”
身为老师,他不能毫无贡献,便补充道:“铁器遇水会生锈,铁矿也是如此。临邛水力丰富,河网密布,若铁矿靠近河流,河水可能被露天生锈的铁矿染红,周围土地也会变色。但这仅可作为参考,若铁矿偏离常规路线,远离河流,则此法无用。”
王尚礼听得心潮起伏,暗赞老师学识广博且人脉广阔。
兴奋地说道:“好,我这就向大王告假,入川寻找!老师,若我找到,必为大王进言,为您请功!”
吴巨摆手笑道:“师徒之间不必提这些。走吧,你先去禀报大王,再到我家吃早饭,算是我为你送行。”
王尚礼连连称是!
第五六〇章 数学题
在与王尚礼的对话中,吴巨了解到当前钢铁的生产能力。
一炉能炼三百斤!
不少。
然而,与现代相比差距甚大。
现代炼钢厂每炉产量以吨计。
但那样的炼钢炉依赖强大的工业支持,若放在当下,即便倾翻炉子让熔化的铁水流出来都是难题,更别说加热问题了。
不过,铁器的总产量和炉子数量关系不大,一个炉子不够就加两个,两个不够就三个,建得越多,产能自然越高。
关键还是铁矿的产量——这才是决定产能的核心因素。
因此,这次就看临邛的铁矿能带来怎样的惊喜了!
次日,王尚礼便动身前往蜀郡。
……
殿试结束后,吴巨卸任主考官,持续了半个多月的科举热潮终于逐渐消退。
十月将近,大秦报第七期刊发,殿试成为头条,重点提及金榜学子的封赏与部分任职信息,而关于殿试的具体内容则语焉不详,初试和殿试的考生作品亦未提及。这引发了广泛的好奇,后来才得知殿试仅考察策论,且考生被要求不得泄露策论内容,导致外界了解甚少,增添了神秘感。
咸阳热议此事时,兰陵似乎总是反应迟缓。
楚国兰陵。